科學活動

目的

體驗重力下的最快下降曲線(brachistochrone)

 

實驗

實驗裝置:

製作相同起終點的直線、擺線與其他曲線路徑的鋼珠軌道。

觀察兩球由靜止釋放,經下列路徑的時間比較:(軌道右下方紅點為終點)

1.擺線與直線。

2.擺線與比擺線陡的曲線。

3.由擺線中不同點下降。

 

 

原理思考

1.擺線與直線比較,球似乎走路徑較長且較陡的擺線較快;然而擺線與比擺線更長更陡的曲線比較,球卻也是走擺線較快,為什麼?

2.球由擺線中不同點為起點靜止釋放,為什麼卻會花同樣時間抵達終點?

 

fig1 (1).jpeg

 

所花時間由變分法之Euler equation可求得滿足最小時間

,及擺線方程式。

所花時間

,即下降時間與起始角無關

 

討論

1.實驗中球的滾動、滑動、摩擦力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?

2.假設通過擺線上的一點的垂直線與擺線的夾角為α,試算與通過該點切線速度v 的比值。此關係與光在介質中折射角與速度的關係有何關聯?為什麼?

 

關於實驗

1.為使發射時間點相同,本實驗以電磁鐵吸住及釋放鐵球做為同步發射開關。

2.伽利略(Galilei)曾在1638年給出一個該曲線為圓弧的誤證。後來白努利家族(Bernoulli)對此問題的探討成為變分學的濫觴。

3.擺的等時性(tautochrone)於1673年由惠更斯(Huygens)所提出。

 

參考資料

“變分法上的最速降線之研究" 

 “Analysis by its history" 

 

製作

v.2  曾助理、張正忠、張惟絮

 

指導老師

陳泰利

 

撰稿

陳泰利

 

目的 

表現慣性定律、加速度作用與向量獨立性。

 

實驗 

實驗裝置 : 一部在軌道上作等速直線運動的滑車,經過定點時可向上發射沙包。

1.將沙包放置於滑車發射架上,讓滑車作等速直線運動,觀察沙包經過發射點後的軌跡,滑車能再接到沙包嗎?

2.滑車末端繫上細繩,繩子經過軌道末端的滑輪垂直向下繫上一砝碼,重做實驗,滑車能再接到沙包嗎?

3.將繫繩與砝碼卸下,把軌道起點抬高,重做上述實驗,滑車能再接到沙包嗎?

4.第二版教具演示

 

 

原理思考 

1.能再接到沙包的條件為何?

2.重力在砝碼上加速滑車與在斜面上加速滑車結果相同嗎?

 

1.由向量獨立性,如果在水平方向沒有加速度,相同初速下,車與沙包在水平方向位置相同。

2.砝碼重量經由滑輪提供車子水平方向加速度,沙包無水平加速度,故落於後方。

3.由於沿著斜面作用在車子的加速度是由重力的分量所提供,沙包亦受相同的重力分量加速,在沿斜面初速相同下,沿斜面位置將會相同。

 

討論 

1.車子受到斜面正向力,而沙包沒有,還可以接得到?

2.若考慮上坡的情形,與下坡相同嗎?

3.加入車輪摩擦力,三種結果如何?

 

關於實驗 

市面上有一種自動彈球的棒球玩具,可做本實驗的發射器。

 

參考資料 

FUNNEL CART(University of Maryland Physics Lecture-Demonstration Facility)

FUNNEL CART WITH MASS OVER PULLEY(University of Maryland Physics Lecture-Demonstration Facility)

FUNNEL CART ON INCLINE(University of Maryland Physics Lecture-Demonstration Facility)

 

製作 

v.1 周瑞星
v.2 杜宗勳

 

指導老師 

易台生、陳泰利

 

撰稿 

陳泰利

  

目的

表現重力加速度的作用、向量獨立性、加速座標系統。

 

實驗

實驗裝置:設計讓一個球做自由落體時,同時發射對準自由落體的另一球。
1.調整發射方向於兩球的連線上。
2.將球發射,觀察兩球碰撞點。

 

 

3.用不同力量發射,重新觀察。

 

 

4.將整個發射系統設定於自由落體模式。

5.重新實驗,觀察撞擊點。

 

 

6.不同的實驗裝置演示。

 

 

原理思考

相撞的條件是什麼?

 

假設發射的球水平走距離需時

發射的球垂直方向所走距離:

掉落的球垂直方向所走距離:

意即垂直方向所走距離相同。

exp01 220x178


討論

1.不同重力加速度對實驗結果有何的影響?

2.將整個實驗系統順時針轉,比較兩球垂直下落距離。

3.重力場是否相當於加速座標系統?

 

關於實驗

因為發射的同時要讓另一顆球開始落下,常見實驗製作的方式是用電磁感應線圈做為開關。但考慮讓整個系統做自由落體,以機械連動方式設計較為堅固。

 

參考資料

“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rn Physics “, 11th ed., Addison Wesley, 2004, U.S.A., p.94 

ENERGY AND MOMENTUM _COLLISION AND PROJECTILE,University of Maryland Physics Lecture-Demonstration Facility 


製作

v.1 周瑞星

v.2 曾助理


指導老師

陳泰利


撰稿

陳泰利 

 

目的

表現速度與加速度的關係、向量分解

 

實驗

實驗裝置:

1. 將兩球放置釋放器上使釋放條件相同。這會使得兩球的初期運動速率相同。

2. 將球釋放,觀察哪一球先到終點。

 

 

原理思考

比較快的球何時開始加速? 提供加速的條件是什麼?

 

因為只考慮水平方向運動,直接加諸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為垂直方向可不考慮。在斜面上的球另外受到垂直於軌道的正向力,此正向力的水平分量提供球水平方向的加速度,下坡時於水平方向做加速運動

雙珠競走自由體圖

上坡時雖為減速運動,但速度仍大於原水平速度,故兩球以同樣水平距離考慮時,有下降的球所需時間較短。如果以  圖(速度與時間 的關係圖)來討論,以許更容易了解。走水平直線的軌道時,球的速度都一樣,假設初速為  ,其  圖如Fig.1所示。走下凹的軌道時,假設初速也是  ,其  圖如Fig.2所示。

fig2fig3

(圖中是「速度水平分量」)

期間軌道的正向力提供了水平的加速度,使的球由斜面滑下時,水平的速度增加了,變成 ,接著在 期間以的速度行進,雖然在  期間減速回原本的初速,但已經超越了在水平軌道運動的球了

由於  圖下的面積代表位移大小,在我們的實驗裡,兩個軌道的位移是一樣的(雖然路徑長不一樣)。由Fig.1和Fig.2的 比較可知,若面積 等於 (位移一樣),那麼 一定小於。也就是說,可以花較少的時間卻有相同的位移,就是比較快到達的意思。

 

 

討論

1.兩珠最終速度是否相同?

2.比較快抵達終點是否意味過程中獲得能量?這些能量從何而來?

3.兩球的時間差與什麼條件相關?

4.下降的球不論多深都回的來?

5.加入球轉動的情形將會如何?

6.加入摩擦力考慮,結果如何?

 

 1.是,因為兩珠的質量及垂直位移均相同,故有相同的位能變化轉為動能,因此兩珠最終速度相同。

 2.較快的珠子在行經下凹的軌道時,因位能差使其動能提高,故移動速度加快。

 3.Fig.2 圖中,中間凸起的面積有關,該凸起表珠子在行經下凹軌道時的情形,故若下凹的軌道越長則兩珠的時間差越多。

 4.考慮珠子不離開軌道,理論上是如此。

 5.Tip 此時位能差所轉換動能需多考慮轉動動能。

 6.Tip 此時需考慮摩擦力所作的負功造成的影嚮。

 

關於實驗

軌道需達到以下要求:「球在運動過程中,不能跳離軌道」。

 

參考資料

RACING BALLS,University of Maryland Physics Lecture-Demonstration Facility

從一個簡單的物理演示-「雙珠競走」看大一學生的力學概念。物理教育學刊2008,9(1),137-150 

 

製作

V.1 周瑞星

V.2 曾助理、永原儀器

V.3 曙光企業社

 

指導老師

易台生、陳泰利、朱慶琪

   

撰稿

陳泰利、朱慶琪

 

實驗目的

「質心」概念建立的目的

 

實驗架設

分別在網球、鐵鎚、球棒之質心處用螢光劑標記,並於室內關燈做拋擲的動作並觀察質心的運動軌跡。

 

實驗影片

 

 

原理思考

物體運動時,我們利用質心的概念分析,得到甚麼?又失去甚麼?

 


所有物體在運動時,把散佈的質量集中在質心來觀察,可以輕易地分析物體在空間中「移動」的特性,可是我們卻因此而忽略了物體「轉動」的特性。 物體質心的計算方式為

若物體為均勻密度的物體,其質心位置在其物體的幾何中心處。

 

延伸討論

1.「質心」跟「重心」有甚麼不一樣?

2.物體的質心一定在物體上嗎?

3.丟物體的方始不同,會怎麼影響質心的運動呢?

 

1.如果在均勻的重力場,其質心和重心位置一樣;反之,如果在沒有重力場的狀況(如外太空),重心並不存在,但是質心依然存在。

2.不一定,像甜甜圈、戒指這樣圓環的物體之質心就不在物體上。

3.從質心來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,忽略了物體旋轉的部分。如果相同物體以不旋轉,同樣角度、力道拋出,其質心的運動結果會一模一樣。

 

附加資訊

  • 講師 123
2016-03-28 15:47:13

教師

作者

教師

2016-03-28 15:47:13

營隊

作者

營隊

2016-03-28 15:47:13

大眾

作者

大眾

2016-03-28 15:43:20

K-12

作者

K-12

2016-03-28 15:43:20

親子

作者

親子

最後
第 90 頁,共 90 頁